【人物专访】漫画家与编辑:一场创作与商业的博弈

发表时间:2025-01-28 18:22

采访对象:B站up主-流里流气  

在漫画的世界里,漫画家与编辑之间的关系,就像是一场精心编排的舞蹈,既有合作的默契,也有冲突的火花。今天,就让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,日本漫画与国内漫画在漫画家与编辑关系上的不同之处,以及这些差异背后所蕴含的创作与商业的博弈。  


日本漫画:创作自由与编辑辅助


在日本漫画界,漫画家与编辑之间的关系相对和谐。漫画家是创作的核心,他们提出创意,而编辑则负责顺着漫画家的思路去完善作品。当漫画家遇到创作瓶颈时,编辑会给出建议,但最终的决定权仍然掌握在漫画家手中。这种关系体现了对创作者的尊重,也保障了作品的原创性和独特性。


然而,这种关系并非没有挑战。当编辑与漫画家的思路产生冲突时,漫画家的意见通常占据主导地位。如果漫画家的决策最终被证明是错误的,那么双方的合作关系可能会受到影响,甚至可能终止。这种机制虽然看似冒险,但也为漫画家提供了充分的创作自由,让他们能够大胆地尝试新的创意和风格。



国内漫画:平台主导与编辑权威


与日本漫画不同,国内漫画的创作环境更加复杂。一开始,漫画家的创意是个人的,但一旦与平台对接,情况就会发生巨大变化。平台对内容的审核和把控非常严格,漫画家的任何想法都需要经过平台的审核。在这种情况下,编辑的权威性得到了极大的强化,他们的意见往往具有决定性的作用。


如果漫画家与编辑之间出现冲突,通常需要听从编辑的意见。这种做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内容的合规性和市场适应性,但也可能限制了漫画家的创作自由。一些知名的漫画家因为不听从编辑的安排,甚至被行业封杀,不得不转投国外市场。这种现象虽然在近年来有所减少,但仍然反映出国内漫画创作中平台和编辑的主导地位。  



版权与收益:漫画家的困境


在国内,漫画家的收益主要依赖于稿费,而版权收益则相对微薄。以《一人之下》为例,作者米二的版权收益可能只占1%左右,其余的大部分被平台和工作室占据。这种分配方式使得漫画家在创作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,也影响了他们的创作积极性。


此外,国内漫画平台的流量和变现能力也相对较弱。平台的收益主要依赖于广告,而付费用户的比例较低。这使得漫画平台在盈利方面面临挑战,也进一步限制了漫画家的收益空间。   



合作模式:甲方乙方与分成


国内漫画工作室与平台的合作模式主要有三种:甲方乙方关系、独家收益和非独家收益。在甲方乙方关系中,平台作为甲方,拥有版权并分配任务,工作室作为乙方,负责完成任务,收益主要来自稿费。这种模式相对简单,但也限制了工作室的自主性和收益潜力。


独家收益模式则要求漫画家只能在特定平台发布作品,平台会给予一定的流量扶持,但漫画家需要自负盈亏。这种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漫画家的收益,但也增加了他们的风险。据统计,大约90%的工作室在这种模式下难以盈利。


非独家收益模式则更为复杂。漫画家可以与多个平台签订分发合同,收益主要来自分成。这种模式虽然提供了更多的灵活性,但也面临着更高的竞争压力和更低的成功率。一般来说,只有那些拥有知名IP的工作室才有可能在这种模式下取得成功。


结语


漫画家与编辑之间的关系,是漫画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在日本,这种关系更加注重创作自由和编辑的辅助作用;而在国内,平台和编辑的主导地位则更为明显。这种差异背后,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对创作与商业的不同理解和平衡。希望未来,无论是日本还是国内,漫画家都能在创作与商业之间找到更好的平衡点,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,让漫画的世界更加丰富多彩。  



邮箱shenhun5@qq.com
帮助中心
分镜天地    与你同在
用开源精神铸建AI时代创作者平台
天地客服
 
 
 
 
 工作时间
周一至周五 :9:30-18:30
 联系方式
客服热线:13161037556(如不通,请先发短信联系)
邮箱:storyboardcn@qq.com